高中语文提分方法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一、现代文阅读:别慌,抓住“题目关键词”

很多同学读完文章就懵,答题像“蒙对”,其实是你没看懂题目在问什么。现代文阅读(小说、散文、论述类文本)的题,80%都能从题目里找到提示。比如题目问“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”,那答题时一定要紧扣“变化”,分阶段找依据;题目说“简要分析某句话的含义”,“分析”二字意味着要结合文本细节,不能只答表面意思。

举个例子:读小说时,遇到“文中多次出现‘老门’,有什么作用?”这题,你得先圈出所有“老门”的出现位置,然后想——它是线索吗?(比如串联情节)象征了什么?(比如家族传统)烘托人物?(比如烘托父亲固执)最后总结“表达的情感或主题”。答题模板是:内容(具体分析)+ 结构(线索/呼应)+ 主题(情感/思想),模板只是框架,内容一定要回到文本找例子!

二、文言文:虚词实词是“地基”,翻译是“技术活”

文言文难?其实大部分难在“实词不熟”和“翻译不通”。我带的学生里,80%的扣分点在18个高频虚词(比如“而”“以”“之”“其”)和常见实词(比如“走”是“跑”,“衣”是“穿”)。建议每天背10分钟虚词表,重点记“怎么用”——比如“而”表转折时,翻译成“却”“但是”;表顺承时,翻译成“然后”。

翻译题记住口诀:留(人名、地名、官职不译)、替(单字词翻译成双字词)、调(倒装句调语序)、补(省略的主语/宾语补上)、删(无实义的虚词删掉)。比如“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”翻译,要补出省略的主语“刘邦”,调“军霸上”的语序为“在霸上驻军”。还有断句题,抓住动词和虚词:“曰”“者”“昔”“而”这些词前后容易断开,比如“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/以思”中间断开。

三、诗歌鉴赏:“读诗先读题”,意象情感是“密码”

诗歌题答不到点上,90%是因为没看懂题目和作者。首先,先看诗题——题目里藏着关键信息!比如《春夜喜雨》,“喜”字直接点出情感;《登岳阳楼》“戎马关山北”说明写背景是战乱,可能隐含忧国之情。然后看注释——注释里的“作者生平”“创作背景”可能直接解释意象!比如知道杜甫写《登高》时“贫病交加”,那“艰难苦恨繁霜鬓”就不难理解。

答题时记住“三步法”:① 概括内容(用1-2句话总结诗句讲了什么);② 分析手法(比喻、拟人、用典?比如“月如钩”是比喻);③ 点明情感(结合内容和背景,是思乡?孤寂?还是豪迈?)。还要记常见情感词:比如“孤”“寒”多写漂泊;“花”“春”多写美好;“家书”“故园”多写思乡。

四、作文:“素材+结构”双保险,卷面是“隐形分”

作文提分最慢,但也最容易——别总写“套话”,多用“具体细节”。我带的学生里,80%的高分作文都胜在“素材精准+细节生动”。

素材要“分类记”:比如“家国情怀”类,记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回国、南仁东建“中国天眼”;“科技文化”类,记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尝百草、敦煌莫高窟的樊锦诗;“人生哲理”类,记苏轼贬谪仍写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、苏轼在赤壁写“物与我皆无尽”。每个素材记3个关键点:人物、关键事件(越具体越好)、适用主题(比如“坚持”“平凡中的伟大”)。

结构别太复杂,初中生用“总-分-总”最稳:开头用排比+引用点题(比如“从‘为天地立心’的张载,到‘苟利国家生死以’的林则徐……历史长河中的星光,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”);中间分2-3个论点,每个论点用1个素材,细节描写的技巧很关键——比如写钱学森,别只说“他回国”,要写“他绕道香港,换船到上海,在码头面对美国官员的阻拦,攥紧了口袋里的回国船票”。结尾呼应开头,升华主题(比如“这些星光不是遥远的星辰,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火种”)。

另外,卷面太重要!字迹潦草扣分比内容扣分更冤。平时练习时,用0.7mm中性笔,写完看一眼——有没有连笔?有没有涂改?每周写1篇限时作文(30分钟),重点练字!

五、语言文字运用:“抠细节”,少犯“低级错”

病句、补写、修辞这些题,其实都是“细节题”。病句记住6大错误类型:搭配不当(“提高水平”√,“提高效率”√,但“提高内容”×)、成分残缺(“通过努力,使我进步了”×,要删“通过”或“使”)、语序不当(“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”×,应先“听取”后“讨论”)。每天练5-10句病句,用“抓动词、找搭配”的方法找错误。

补写句子看“上下文逻辑”:比如上文提到“春天来了”,下文是“花儿绽放”,中间补写“柳枝抽芽”。或者抓住“代词指代”——上文说“这本书”,下文补写“它”。

修辞手法题,先判断类型再分析效果:比喻(“月亮像玉盘”)、拟人(“春风温柔地抚摸大地”)、排比(“理想是灯,照亮夜行的路;理想是火,点燃熄灭的灯”),答的时候必须说“用了……手法,生动形象(或富有感染力)地写出了……(内容),表达了……(情感)”。

名篇名句默写:记不住字形是因为“意思没懂”。比如“妄自菲薄”别写成“妄自飞薄”,是因为“菲薄”是“微薄、不厚道”,这里指“看轻自己”;“谏逐客令”别写成“谏逐君令”,是因为“谏”是“规劝”,对象是“客卿”。背的时候先理解意思,再记字形!

最后说句大实话:语文是“慢功夫”,坚持“三件事”

  1. 每天读20分钟:课本里的散文、小说,或者《人民日报》评论版,培养语感;
  2. 整理错题本:把阅读、作文、名篇默写的错题抄下来,标清错误原因(比如“审题不清”“素材记错”),每周复盘一次;
  3. 重视真题:高考真题至少做3遍,研究出题规律(比如某类题型反复考),比做模拟题更有用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高中资料

我们一般见到 want sb to do sth,但可以说 want sb doing sth 吗?

2025-9-9 8:49:25

高中资料

高中英语作文素材分享

2025-9-9 23:11:30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